一周消灭200个bug

前言

本文写于2018-09-30。

在北京项目中,9.25~9.30期间,6天时间,6个人,共计消灭bug 211+, 有点不敢相信,又有点小惊喜:看来我们战斗力还不错。

正文

这段经历中,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可取的:

  1. 制定计划,为事情找到负责人
  2. 面对面沟通,这是最高效的沟通方式
  3. 遇到阻塞,找到对应的人,“不厌其烦”地推进
  4. 解决问题的心态,而不是报怨或抱有偏见

9.24的晚上,看着禅道上茫茫多的bug,我也是感到头大。

“这么多bug,怎么解决?”终于,我想明白了,“从第一个bug开始解决。”

于是开始行动起来,把小伙伴召集在一起讨论,也是从那天开始,我们就养成了习惯:

每天晚上10点左右,找个安静的地方聚集在一起,对下进度,逐个分析问题,讨论解决方案,并制定第二天的清理计划,为每一个找到相应负责人。

其实在讨论的时候,很明显能感受到大家对bug有无奈或抵触情绪的。

“这个问题不好改”,“要改这个很麻烦”,这代表的是一种“知难而退”的心理。

“这个本来就是这样子的”,意思是测试在故意找茬,或者是客户愚蠢,不知道如何使用软件。

我说,“没有愚蠢的用户,只有自大的开发者”,客户不懂,那就教他嘛。“不好改”,但还是能改的嘛。

接下来就体现制定计划的好处了,把问题一个个地放到台面来讨论,总能找到解决方案,再把事情与人挂钩,这样执行人也有了一股动力,抛开借口,克服畏难心理,向前推进。

当然我尽可能会从客户,测试,开发三者找一个平衡点,力求最低成本地解决问题。至于需要对外沟通的,需要解释一波的问题,都由我来处理。

所以,第二天,大家安心坐着写代码的时候,我就带着电脑,游走在一楼的业务区与测试区,把事情讲清楚,然后把棘手的bug干掉。

在这个过程中,我真实的感受到,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沟通的。真的有那么难?其实也不是,可能只是你偏执,带着成见罢了。

大家都在一个办公室,还通过在线工具来交流,不仅效率低,而且容易产生误会,偏见也由此产生。坐在对方旁边,线下真实的交流,你就会发现,事情并非你想的那么难, 对方并没有那么难说话,都是可以沟通的。

而且这里面有个小技巧,就是预期。良好的沟通过后,对方说,“那这个bug你就关了吧”,我就会当着对方的面,输入备注,写上一些比较客气而专业的书面语,再把bug完成掉。这就相当于,别人对你的表现是60分,你表现得80分,这是会提高满意度的。因而每次我沟通后离开,对方都会说谢谢。

其实结对编程,其本质也面对面沟通。这永远是最高效的沟通方式。